老百姓打官司,最大的期待就是判得公、判得快。
不断提升审判质效,让天平擎得稳、正义不迟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人民法院矢志不移的追求。
5年来,辽宁高院始终坚持“精管理、抓改革、强科技、重基层”,推动全省法院审判质效稳中向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辽宁法院收案573.26万件,审结560.23万件,同比上升60.26%和64.84%。其中,省法院收案9.13万件,审结8.83万件,同比上升52.65%和66.75%。
精管理
以创新方式解决问题短板
“调解率处于警示等次”“超自然审限率偏高”“要推动繁简分流机制改革”“裁判文书的说理性、可读性不强,质量不高”……
这是一次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会议,现场气氛和会议张力让每一位与会者深切感受辽宁高院党组狠抓审判质效的坚定决心。
2021年8月1日,辽宁高院召开首次全省法院审判质效面对面评议会,4家中院院长分别汇报,高院各分管院领导结合分管条线工作认真研判、深入点评、提出要求,高院院长全面总结部署。
作为一项提升审判质效工作的创新机制,辽宁高院专门出台《“审判质效面对面”实施办法》,对开展“审判质效面对面”提出明确要求。
——重在查摆问题,从司法大数据分析研判中找出审判质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整改方案;
——落在协同推进,在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基础上,上级法院切实承担对下级法院的业务指导、监督和管理责任,上下级法院共同研究、一体整改存在的问题;
——强在精准指导,研究的问题来自各家法院,整改意见是高院每个部门、每个条线对存在问题的“私人订制”。
机制日益完善,问题真抓实改。目前,辽宁上下级法院开展审判质效面对面评议565场,点对点直面问题、精准对下指导,推动全省法院审判质效贯通式提升。
为加强大数据在分析研判审判质效中的应用,辽宁高院出台《关于加强大数据分析研判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以司法大数据为依托,为各级法院审判质效精准把脉。每季度开展大数据分析研判,定期掀起“头脑风暴”,集体分析审判质效薄弱环节、拿出具体解决办法,下一个季度汇报整改情况、数据变化情况,推动审判质效螺旋式上升。
辽宁高院创新研发审判质效管理平台,选择26项主要质效指标,从诉前调解、案件质量、案件效率、案件效果4个方面,按照辖区、中级法院、基层法院、人民法庭4个维度,实时展示全省127个法院和297个人民法庭绩效指标,促进创先争优,推动全省法院审判质效实现整体提升。
为统一法律适用,保证裁判质量,建立类案强制检索机制,要求办案人员必须全面检索审理案件在基本事实和法律适用方面相类似的案例,为合议庭、专业法官会议、 审判委员会研究讨论案件、正确适用法律提供必要参考。此外,及时发布参考性案例和典型案例、编制类案审判白皮书、开通法律问答微信平台,加强对下业务指导。
5年来,辽宁法院一审改判发回重审率、生效案件再审率同比下降,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一审服判息诉率同比上升。
抓改革
以机制重塑释放发展动能
2022年7月12日,辽河中院审理了一起审级职能定位改革下沉案件,通过诉前保全和诉前调解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化解这起标的额达4100万元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
作为审级职能定位改革12个试点地区之一,辽宁高院分解任务、指挥调度、督导整改,自上而下驱动改革;中级法院沟通协调、强化指导、及时总结,承上启下知重负重;基层法院狠抓落实、领题破题、靶向施策,自下而上探索创新,改革试点工作在“比学赶超、力求实效”的氛围中持续深入。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全省三级法院职能定位更趋科学合理,实现绝大多数案件在中基层法院高效审结,审判质效稳中向好。
▲2022年6月9日,沈阳中院开庭审理一起行政案件。
如何确保“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真正做到有序放权和有效监督并行不悖,辽宁高院系统集成、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工作:构建制约有效、监督到位、权责统一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积极推进民事、行政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
5年来,辽宁法院纵深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划定137个履职红线,院庭长监管“四类案件”6.22万件,精准适用认罪认罚,速裁快审203.17万件,最大限度向人民群众释放公正、高效、便捷的改革红利。
强科技
以智慧建设实现全新跨越
凌海市翠岩法庭距凌海市区有100多公里,周边群峰耸立、千嶂叠翠,是名副其实的“大山里的法庭”。
目前,翠岩法庭已全面实现“云端”办案,智能化庭审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参加庭审成为现实。
随着辽宁智慧法院建设的不断发展,“大山里的法庭”办案质量和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老百姓再也不用为“一张纸跑断腿”。
坚持向科技要质效,辽宁法院立足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不断将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
——开发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实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文书辅助制作等功能,促进“办案提速”。沈阳市和平区法院建成全省首家全天候无人值守“智能中间库”,实现电子卷宗实时流转、全程留痕,入库案件16万件。
——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在办案中的应用,运用类案自动推送、裁判文书纠错等信息化功能,助力“办案提质”。本溪中院推进“法信检索”智能推送办案所需的知识、判例和业界观点,为法官提供更广阔的审判视野。
——研发执行廉政风险防控系统和大数据监督模型,打通数据壁垒,实现“科学监管”。大连海事法院上线运行专业法官会议管理系统,办案系统深度对接,会议过程全程留痕、随时可查阅,便于司法作风督查和内外监督。
▲2022年3月22日,鞍山中院在互联网法庭召开某工业公司破产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数据赋能,智慧加翼。在辽宁高院引领下,全省法院勇于探索、守正创新,助力执法办案各项工作向现代化迈进。大连中院深入推进电子送达,实现诉讼文书数字化快递;鞍山法院建成互联网法庭50余个,深化各类网络服务平台功能;抚顺中院、营口中院、辽阳中院创新采取网络视频方式进行远程视频摇号选择确定对外委托鉴定、评估机构;丹东中院、朝阳中院、铁岭中院、盘锦中院充分发挥“互联网+司法”优势,积极引导当事人进行在线立案、在线质证、在线调解、在线庭审和在线执行;葫芦岛中院、沈铁中院充分运用跨域立案、网络调解、智慧执行,不断提升司法服务效率。
5年来,辽宁智慧法院建设由落后到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列,互联网综合业务平台、庭审云平台、区块链在线审判中台被评为全国智慧法院创新案例。
重基层
以强基导向夯实质效基础
在辽宁,110家基层法院承担全省法院87%的案件,是提升审判质效的关键。
为着力解决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建设发展中短板弱项,辽宁高院党组统筹三级法院聚力打造全面强化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建设的“强基工程”,推动初始案件质效提升,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如今,全省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建设已成“百舸争流”之势。
▲2022年8月12日,郑青在朝阳市龙城区法院调研。
——强化组织领导,辽宁高院专门成立由党组书记、院长郑青为组长的全省法院强化基层基础建设领导小组,以及人民法庭建设工作专班,体系化谋划、工程化推进、“专精实”落实。
——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对3年规划进行总体安排,明确9个方面44项任务,个个聚焦短板不足,回应基层关切。制定新时代人民法庭“五化”建设活动和新时代全省示范人民法庭创建实施办法,推动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
——明确方式路径,全省人民法庭将在3年内分三批全部实现基础设施标准化、法庭管理规范化、诉讼服务便民化、司法办案智能化、文化建设特色化“五化”达标。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审判质效、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等7个方面明确示范法庭的争创标准,带动人民法庭审判工作整体跃上更高水平。
辽宁法院认真落实省人大常委会专门就加强法院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出台的决议,推动政策向基层倾斜、人才向基层汇聚、财力向基层投入。
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下,为基层法院增加政法专项编制537个,动态调整法官员额108名,下派到基层挂职、任职199人,争取基层安保、便民设施和人民法庭智能化建设保障资金2.02亿元;聚焦人民法庭建设,调整优化人民法庭布局,在农村设立综合性法庭,在偏远地区建设65个巡回审判点,在类型化纠纷相对集中的区域成立专业法庭、特色法庭,满足群众对“家门口法院”的期待;完善巡回审判制度,推广车载法庭、移动科技法庭,让“流动的人民法庭”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司法新需求。本溪法院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入选最高法院典型案例,阜新法院建立“1035”服务制度,辽河法院开展“司法赶大集”活动护航乡村振兴,大连海事法院长海法庭建立了广鹿岛等3个巡回审判点实现诉讼不出岛。
5年来,全省110家基层法院主要质效指标持续向好。锦州石山法庭等2家人民法庭被评为全国法院先进集体。
新征程展现新气象,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进行专章论述、专门部署,对公正司法提出更高要求。
“我们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一体化、精细化、闭环管理,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全域数字法院建设,强力推动强基工程,推动全省法院审判质效全面提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郑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