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以良法促善治,全面深化民法典贯彻实施
——最高法发布第二批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3-01-13 17:53:10 打印 字号: | |

 1月12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第二批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并通报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工作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杨万明,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刘贵祥,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一级巡视员、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副主任郭锋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答记者问见二版)。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李广宇主持发布会。
  深挖案例“富矿”,彰显民法典鲜明价值导向
  为了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更加具体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的工作成效,用公正审判弘扬法治,以司法裁判引领风尚,最高人民法院向社会发布第二批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
  据介绍,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共16件,是在反复研究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全国范围内精选出来的,旨在更好地指引人民法院统一正确实施民法典,始终强调明辨是非、惩恶扬善、定分止争,对“和稀泥”的做法坚决说不。
  “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的水平和效果,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案件的公正高效裁判中。”杨万明介绍,发布本批典型案例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司法案例的价值引领和行为导向作用,通过“小案件”讲述“大道理”,以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的裁判指引人民群众学习民法典、信赖民法典、运用民法典。
  旗帜鲜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本次发布案例的特点之一。在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检察院诉陈某英雄烈士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中,人民法院依法认定陈某的行为侵害了肖思远烈士的名誉、荣誉,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向全社会鲜明表达了英烈不容诋毁、法律不容挑衅的坚定立场。
  在家庭生活中弘扬优良家风,在社会交往中鼓励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在经济活动中遵循诚信原则、维护契约精神……各级人民法院紧扣民法典关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法宗旨依法裁判,不断提高审判质量效果,涌现了一批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优秀案例。
  “通过典型案例树立标杆、明确导向,是人民法院深化民法典贯彻实施的重要抓手。”杨万明表示,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加强案例工作,聚焦群众关切的民生热点,彰显民法典的鲜明价值导向,深入挖掘人民法院实施民法典的案例“富矿”,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让民法典条文变得更加鲜活生动,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民法典对人民美好生活的重大作用和重大意义。
  坚持司法为民,聚焦群众关切民生热点
  民法典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记者注意到,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涵盖了人身权、财产权中的不同权利类型,涉及婚姻家庭生活、经济交往的不同领域,既体现了民法典对权利保护的全面性,更是人民法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依法保障人民权益的生动实践。
  本次发布的案例还重点选取了一批适用民法典保护企业物权、债权、名誉权和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例,并注重准确适用民法典有关市场交易的新制度新规则,充分发挥民法典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的制度功能。
  “贯彻实施好民法典,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法院的谆谆嘱托,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以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保障美好生活需要的殷切期待。”刘贵祥介绍,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加强民事司法工作,提高办案质量和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一审物权纠纷案件65万件、合同纠纷案件2027万件、人格权纠纷案件33万件、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案件92万件、环境资源类案件31万件,涌现了一大批适用民法典化解纠纷的典型案例,通过相关案件的办理,民事主体合法权益得到全面保护、产权政策得到有效落实,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另一方面,民法典的新制度新规则通过审判实践不断转化成强大的社会治理效能。刘贵祥介绍,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一批涉及英烈人格利益保护、居住权、物业服务合同、保理合同、家风条款、自甘风险、好意同乘、高空抛物等民法典新增重点亮点制度的案件,取得了良好效果。司法大数据表明,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适用民法典英烈保护条款的一审裁判文书数量为679件,居住权为772件,好意同乘为2478件,人民群众对民法典的新期待新要求得到切实满足,社会正气更加充盈、正义更加彰显。
  发挥指导作用,确保民法典统一正确实施
  刘贵祥介绍,民法典颁布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按照程序规范、内容合法、注重问题导向的要求,立足统一正确实施民法典的目标,遵循坚持“小而精”、不搞“大而全”的思路开展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释的制定,严格确保司法解释与民法典保持高度一致。在广泛征求、充分吸收立法机关和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民法典时间效力解释、担保制度解释、总则编解释、人脸识别解释、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解释等共计19件司法解释。上述司法解释的出台,对人民法院统一裁判尺度,确保民法典正确适用起到了应有作用;在社会层面也发挥了厘清法律适用争议问题、稳定社会预期的积极作用。
  为指导各级人民法院进一步提高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最高人民法院在完成司法解释全面清理和制定新的配套司法解释等前期成果基础上,编辑出版了《中国民法典适用大全》(以下简称《适用大全》)。
  《适用大全》以民法典的条文为中心,将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司法指导性文件、权威释义、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等内容进行体系化编辑,并基于我国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将有关商事、知识产权、涉外民事关系等法律的具体适用也纳入其中,形成民法典司法适用的逻辑体系。相关编辑工作共历时22个月,于2022年12月全部完成。
  发布会介绍,编辑出版《适用大全》旨在系统总结新时代民商事审判经验,向广大法官阐释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的核心要义、制度体系和规则适用,不断提升法律适用的系统性、科学性、准确性,推动民商事案件裁判尺度统一,增强民商事审判中的系统观念,助力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建设。同时,编辑出版《适用大全》有利于法官找法用法,进一步提高司法效率;也有利于为进一步深化民事制度理论研究夯实司法实践基础。(记者 乔文心)

 
责任编辑: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