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将“换挡爬坡”,进入新境界。代表们在审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时认为,法治建设除了本身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还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知产保护到位,创新有力有利
2015年至2020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由6.3件提升至12件,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上升至60%……这一系列指标的设定表明,“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贯穿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障。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胡翎认为要充分保护创新成果。对各类企业主体的创新成果,政府要一视同仁、同等保护,通过不断加大行政、司法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假冒伪劣等侵权行为,为企业创新打造公平公正、规范透明的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中鼎(控股)集团公司董事夏玉洁建议加大侵权惩罚力度,维护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建议对于那些恶意侵权、重复侵权者,可以适用惩罚性损害赔偿,在原告损失、被告利益所得和法定损害赔偿的基础上,向权利人支付两到三倍甚至更高的赔偿数额,以此惩罚侵权者。对那些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扰乱经济秩序,构成犯罪的,还可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为了加大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力度,全国人大代表、中北大学副校长熊继军建议在全国设立更多的知识产权法院或法庭。
履行法定职能,政府有位有为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行政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在代表们看来,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应该“法定”。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杨震说,要培养和提高政府公务员的法治素养,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培养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理念和以合法性为判断起点,以公平正义为判断重点的法治思维。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乔晓阳说,提高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方面。法治思维要做到坚持法律规则不逾越,坚守法律底线不突破,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治思维强调规则,既要讲原则,更要讲规则,两者有机结合。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为官任性,不讲规则。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大进表示,要依法、依规、依责推进“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实施。规划纲要经过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实施过程中,非经法定程序任何部门不得更改。人大要围绕重点目标完成情况,抓住关键时间节点进行全过程监督,切实维护规划纲要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运用法治手段,经济发展有速有序
去产能、治污染、树信用、减税负、防风险……这些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未来5年必须迈过的“坎”,而在代表们看来,引领经济新常态也要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
——减税负。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保华说,必须出台税法通则,限定授权立法的具体事项、权限范围、适用范围、授权立法时效等。鼓励公众参与税法草案征求意见公布和评议过程。
——去产能。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建说,去产能要用市场的手段和法治的方式进行,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
——妥破产。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姚海同提出,根据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依照破产法律程序清退僵尸企业、重组危机企业、淘汰过剩产能的任务将日益突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民法院应当抓紧建立专门的破产审判机构,实现对破产案件的集中化、专业化管理,为提高破产案件审理效能提供组织基础和人力保障。
环资审判发力,美丽家乡有山有水
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25%,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5%……“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改善生态环境,除了发展新能源、治理污染等外,在司法层面,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学群还建议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生态修复机制,通过环境公益诉讼获得的赔偿款或环境修复费应当用于特定受损环境资源的修复。
还有一些代表建议,根据生态环境协调保护的需要,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设立跨区划环境资源保护法院,审理跨区划涉环境资源的刑事、民事、行政包括公益诉讼案件。